荐读九江丨岳飞族人在九江(上)
时间:2023-04-16 10:17 来源:未知 点击:

图片

 

岳飞族人在九江 (上)

■ 黄 澄

绍兴二年(1132)六月,岳飞奉召屯驻江州。次年九月宋高宗赵构升岳飞为镇南军承宣使、充江南西路沿江制置使,正式置司九江。岳飞作为北方人,一到九江,就爱上了这里的山水,他的四子岳震、长孙岳甫、五子岳霆先后于绍兴五年、七年、九年出生于九江。绍兴六年葬母于柴桑区株岭山前,有祖坟的地方就是家乡,九江实际上就成了岳氏的聚居地,岳飞在这里买田购地,建造房宅,安顿眷属,抚育子孙。

 对于出生于汤阴的岳飞、岳云、岳雷父子而言,九江还只是其第二故乡。对于岳霖、岳震、岳霆及其他子孙来说,他们生于斯、长于斯,九江是他们唯一的故乡。1161年结束流放生涯后,他们再次回到了九江。户部归还岳家田宅,岳家子孙依此休养生息。岳珂(1183~1243)在父亲岳霖(1130~1192)去世后就回到九江读书、参考。宋代跟现在一样,也是按照户籍参加“高考”的。岳珂于1198年参加江西漕试并中举,后虽四处为官,终生以九江为家。他说八岁陪侍父亲西归,过当涂,西归的必是九江;父亲奉诏杭州,经过家乡,系舟琵琶亭;吾乡有周教授者,家在太一观前;对江州知府乔似孙自称“郡人岳珂”,显然,这些都是指九江。在《将发琶亭》中说:“子折武昌柳,予宅浔阳庐。”在刚出门的路上就有《道中思庐山》诗,晚年更号“棠湖翁”,一生以庐山、甘棠湖作心灵的皈依,无论身在何处,九江都是归宿。

 石甃方池几百年 岳王旧宅世犹传

 当年岳飞在九江城内建立了制置司衙门,也应该在城内有生活起居的家宅。但岳飞廉洁自律,一心报国,宋高宗曾提议为他在京城杭州建宅第,他以“北敌未灭,臣何以家为”而辞谢。岳珂自号棠湖翁,曾说“我是棠矶旧钓徒,天教生与水云俱”,说明他的家在距离甘棠湖不远的地方,故特别亲近之。在《晋盆杅》一文中又说,他家在湓城(九江旧城)中依山而居,庆元元年(1195)五月大雨山塌,露出一座古墓,出土了很多器物。但这所宅子是其父亲岳霖于皇甫斌离开九江后,在皇甫家的基础上兴建的。皇甫斌的父亲皇甫倜曾于乾道、淳熙年间任江州都统制,据《宋会要辑稿·食货六》记载,淳熙四年(1177)皇甫倜仍在江州都统制任上,也就是说岳霖建造此宅至少在岳飞被杀四十余年之后,这显然不是岳飞曾经的府第。岳珂《寄王料院铎》诗中有“何时见易园中路,拂石携壶同醉眠”之语。岳珂去世18年后,董嗣杲来九江做茶叶专营官,他在《岳园醉宿》诗中也说:“能仁寺里塔孤立,见易园中人独行。”说明岳霖所建府第中可能有园名曰“见易园”。

 值得注意的是,董嗣杲同时还说:“何处有花春掠眼,金佗坊里岳家园。”这是目前可见的关于“金佗坊”的最早记录。嘉泰四年(1204)宋宁宗追封岳飞为鄂王,1218年,岳珂任嘉兴知府,他把《高宗皇帝宸翰》《经进鄂王行实编年》《经进鄂王家集》《吁天辨诬集》《天定录》等合刊于嘉兴,名之曰《鄂国金佗稡编》。后来再集《高宗皇帝宸翰摭遗》《丝纶传信录》《天定别录》《百氏昭忠录》等为《鄂国金佗续编》。元末以来,嘉兴人传说嘉兴城内本有“金佗坊”,因有信王赵璩的王府而得名,岳珂是因为曾住在嘉兴“金佗坊”而取书名《金佗稡编》。这低估了岳珂取书名的严肃性。岳珂继承父亲遗志,立誓为祖父岳飞鸣冤辩诬,直至岳飞最终被追封为鄂王。岳珂根据汉代礼制王爵佩印为“金玺佗纽”之意而取书名的,以示对祖父的褒扬和崇敬。后来嘉兴人将岳珂曾暂居的地方称为金佗坊,由于时代的久远,变得本末倒置。殊不知,原来九江更早就有“金伦坊”之说。

 九江城中旧有祭祀岳飞的庙宇,俗称岳王祠。明清各版府、县志记载有“岳武穆王祠”“岳忠武王祠”“岳王祠”及“精忠祠”等各种不同的名称,地图标示的位置都在能仁寺的西边(今江南花园附近),此处北面有小山包,符合岳珂“余居负山”的记载。目前所见关于九江岳王祠的最早记载为嘉靖《九江府志》:“岳武穆王祠在府治南、清军馆左,旧为岳飞池,正德七年(1512)知府李从正建。”稍后,江西左布政使郑岳来九江,也听说九江布政分司相传原为岳飞的家宅,其中有石砌方池,人称“岳飞池”,因此写下了“石甃[zhòu]方池几百年,岳王故宅世犹传”的诗句。嘉靖三十一年(1552),巡按江西监察御史孙慎来到九江,他感叹当初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以乌合之众一鼓而攻下九江,当时官兵人心瓦解,束手投降,全无忠义精神,于是倡导重修岳王祠,并题额为“仰忠祠”。他在《重修仰忠祠记》中提及岳王祠旁有洗兵池、岳公井。九江人民还传说宋高宗赵构曾赏赐御酒给岳飞,岳飞不忍独自享受,他把御酒注入府前池中,与士卒畅怀共饮。景泰八年(1457)明英宗朱祁镇搞复辟,废了其弟弟朱祁钰,并冤杀了民族英雄于谦、名将范广等,自毁长城。虽然迫于形势,后来继位的宪宗于1466年为于谦平反,但此后很长时间,朝廷内都是奸佞当道。国乱思良将,人民十分怀念于谦。由于于谦冤案是先帝所为,朝廷严禁臣民私下议论。于是,全国各地掀起纪念岳飞的高潮。正德七年(1512),九江知府李从正在传说中的岳家园的原址上创建了岳王祠。

 九江岳王祠在明、清年间,屡加修葺,直到1927年再度倾圮。日寇入侵九江城期间将其全部拆毁,改成操场,孙慎所撰《重建仰忠祠记》石碑也被扔在附近菜园内。此碑后来很长时间不知所踪,直到1980年,因房屋装修而被发现于距此不远处一栋房屋的墙壁上。据九江岳氏后裔岳湘陵女士回忆,她的父辈们曾于解放前买下旧岳忠武王庙周围的大片土地,准备兴建岳庙,恢复祖业,后因土地收归国有而作罢,地契也遗失了。文史专家王耀洲老先生回忆说,曾在柴瑱宾馆的西边路旁墙上看见有五尺见方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附近还有一块青石上也刻有“精忠报国”四字,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因拆建而去向不明。2022年春,文史工作者张廷先生在原九江市公安局大院后面的拆迁工地,发现了写有“岳宅”“岳宅五位”“前军第七队周屈”等字样的瓷碗残件,砖砌方池一座,深约一米,可惜已被施工单位填埋。

鄂侯遗部曲  多岁此为农

 绍兴十一年(1141)除夕,岳飞被赐死后,家属尽徙岭南,家业均没收入官。直到绍兴三十二年七月,新登基的孝宗皇帝才为岳飞平反,追复原职。隆兴元年(1163),岳霖、岳甫等请求把岳飞生前所置购的田产房舍归还给岳家。经官府勘验,当时还存在的财产合计钱三千八百二十二贯,水田七顷八十八亩,旱地一十一顷九十六亩,水磨五所,房廊草瓦屋四百九十八间。并特别提到“岳家市”还存有六十间地基,屋宇共二百九十间。然而,办事小吏借口时间久了,“业已数易其主”,因此尽使奸计隐匿岳氏被充公的家产,致使岳氏不少资产被遗漏。乾道四年(1168),名将韩世忠之子韩彦直来任江南西路转运使,并兼任九江知府。他到任后,“搜剔隐匿”,才将田产尽还岳氏。董嗣杲在《过岳家市》中说:“鄂侯遗部曲,多岁此为农。”显然,董嗣杲来时,还见到岳飞留下的部属在岳家市附近务农。

 岳家市的地名早已消失,我们只能从古人的游记中去考查其具体位置。宋代文学大咖周必大于乾道三年(1167)十月再来庐山,他游览佛手岩、大林寺等名胜古迹后经锦绣谷下山,“由石门侧出官路,稍前即岳家市,”然后入西林寺、至东林寺。明代旅游达人徐霞客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于1618年8月18日夜宿东林寺,次日出寺沿着山麓官道向西南而行五里,“越过广济桥,沿溪东向行”上庐山。古代官道多数已经废毁,非常幸运的是今濂溪区赛阳镇经裴家桥、赛阳小学、广济桥至大路下刘家村后还保存了一段完整的古道。1956年以前,这里一直是商旅往来必经大道,过去路旁还有一块“通八省”的大石碑,广济桥(现为九江市文保单位)就横跨石门涧水之上。综合周必大和徐霞客的游记,古代登山道路是从广济桥位置离开官道,缘石门涧水上山。广济桥与大路下刘家村的距离不足四百米,中间皆为平整的田地,岳家市的位置必在其间。岳珂曾说,岳飞在九江“有宅一区”,用来收聚从北方投奔而来的族人,有田数顷,用来赡养守家者。岳飞长期驻兵江州,并以江州为基地进军鄂州,先后光复襄阳六郡。这里紧邻石门涧,水源丰富,适合大量人口居住生活,岳家军选择在此处安顿眷属,很快在附近形成了集市,因此人呼“岳家市”。“茅店罢残暑,松峦出乱钟。溪流分别坞,晚色失前峰。”董嗣杲在《过岳家市》诗中所描述的景象与此处地理环境非常吻合。大路下村刘氏的族谱记载,他们的始迁祖刘叔显殁于绍兴二十年(1150),当年就是随岳家军由丹阳迁徙而来的。附近还有个村庄叫沙家畈,村民世代相传,他们的祖籍为河南,宋代金兵入侵时,逃迁至此定居。本有家谱记载,可惜“文革”中被烧毁。在大路下刘家村前至今仍有两棵古樟,一棵在溪水之北,硕大的根部临溪裸露,蜿蜒数丈,状若巨龙出水,村民称之为“望子成龙”,传说是岳飞母亲姚太夫人亲手所植。另一棵在溪水之南,枝丫繁茂,村民称之为“棵樟九杪[miǎo]”,寓意为子孙繁茂,相传是岳飞夫人李氏亲手所植。

原是庐山莫逆交 宫亭西畔着衡茅

 宫亭湖是鄱阳湖的别称,岳珂在《初还故居》中就说:“原是庐山莫逆交,宫亭西畔着衡茅。”但“衡茅”在何处呢?他在《猫牛盗》一文中回忆说,小时候母亲管理家政,“城南有别墅”,说明岳家在九江城南有庄园。嘉熙三年(1239),57岁的岳珂由湖广总领解职回江州居住,《玉楮集》中有诗题为《九月十三日始就郊墅,拜宝谟阁直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之命》,题中的“郊墅”也应该指的是他们家的城南庄园。考查岳珂《玉楮集》诸诗,可知他在这一年在山间郊墅闲住了一段较长时间,他在给江州知府董槐(字庭植)的诗中就说:“我行山间已一月,枕石潄流更奇绝。”期间他常游览太平宫、葆清庵、东林寺等地,“山居五旬晴,山行一日雨。太平咫尺间,千里隔跬步。”(《太平宫遇雨》)与太平兴国宫近在咫尺,其郊墅必在此附近的庐山脚下。然而,历代九江府、县志中除了记录九江城南五十里有岳飞所建叠翠亭之外,没有其他关于岳家庄园的任何信息。

1997年4月28日,一位自称庐山闲人的先生听说石门涧附近有“蒙井”的石刻,兴冲冲地来到胡六房村。在当地人的带领下,多方寻找,没有找到“蒙井”二字,却意外发现“岳氏名园”四字石刻,上款题“淳祐丁未正旦”,下款题“石门后人安道书”,并在石刻旁泥土中发现一方狮纽铜印,篆书阴文“曾经戎马”四字。石刻在岳家市遗址东南方向约800米位置,恰好接近九江古城南五十里。发现“岳氏名园”的消息不胫而走,研究九江地方史的学者兴奋不已,纷至沓来,人们在“岳氏名园”石刻周围的菜地中又陆续发现“漱石”“枕流”“牡丹亭”及“石门蒙井”等四处题刻,从地貌看,均位于一条古河道之中。

“淳祐丁未”即淳祐七年(1247),虽然距离岳飞被害已超百年,但距离岳珂去世才四年左右。“正旦”就是正月初一,岳安道在大年初一作此题刻,说明他当时就居住在附近。岳家郊墅应该是临河而建,以庐山石门为阙,临石门涧水作园,故“漱石”“枕流”之语也多次出现在岳珂的诗文中。在过去,整个庐山只有三叠泉与石门涧两处有水磨,岳氏郊墅近临石门涧水,也印证了岳家有“水磨五所”的记载。岳安道自署“石门后人”,显然是已经认石门作家山了。牡丹是河南特产,九江自古无牡丹,故乡早已沦陷,收复无期,岳氏空构牡丹亭而遥念故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蒙卦的上卦是山(艮),下卦是水(坎),是山下出泉的卦象。物生必蒙,万物在创生之初虽然蒙昧,但潜力无限,“蒙井”意为启蒙之水,跟“聪明泉”的意思差不多。民间传说岳飞死后,女儿在杭州抱银瓶投井殉父,年仅十三,世称银瓶小姐。实际上岳飞只有一个女儿,名叫安娘,嫁高祚为妻。然而,九江人民由于对英雄岳飞怀着无限景仰,他们宁愿相信传说,认为蒙井就是蒙难之井,“石门蒙井”就是噩耗传到九江时,银瓶小姐在石门投井殉孝的实物证据。    

(未完待续)

      来源:长江周刊、掌上九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