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古代贤母严正家风的故事
时间:2021-01-29 11:40 来源:未知 点击:

 

        每个人一生,母亲对自己的影响是巨大的,一个母亲是否有文化,是否品行端庄,是否教子有方,直接影响孩子一生。母亲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她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影响孩子思想观念的形成。而历史上著名的母亲的所作所为,对当下子女教育有很好的启示。接下来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古代家风的小故事。
 
田母拒金
       战国时期,田稷子曾任齐国宰相,三年任满从相位上退下来时,他的属吏送给他百两黄金。田稷子收下后,将它拿回家去原封不动地献给了母亲。田母问明原因后,十分严肃地说:“为官应该做到廉洁自律,品行高洁,不取分外之财,否则就是不义;如果你要孝敬长辈,就应该尽心诚意地为国办事,否则就是不孝。不义之财,不是我应有的东西;不孝之子,也不是我的儿子!”田稷子受到母亲训斥后,先将那些金子退还给属吏,又主动到朝廷请罪。齐王很是钦佩田母的高尚情操,就从朝廷拿出一百两黄金赏赐给田母,同时也没计较田稷子收受百金之事。
陶母封鱼
      晋朝人陶侃小时候家里很穷,但陶母却很注意对他品德的教养。后来,陶侃做了一个小吏,有一次他利用负责管理鱼塘之便,弄到一坛腌好的咸鱼,让人捎给了母亲。陶母见后,立即封好了咸鱼,派家人原物送回,并写了一封信责备他说:“你作为一个官吏,却拿了公家的财物给我,不但不能使我满意,反而增加了我的忧虑啊!”此后,陶侃牢记母训,清廉正直,忠于职守,后累官至征西大将军、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洲诸军事等要职,成为东晋初期的重臣之一。
 
李母退米
      唐朝人李畲曾当过监察御史。一次,官府派人将他的俸米送到他的家中。他的母亲叫家人拿出斛来将送到的米量了一遍,发现多了三斛。李母又问他们送一趟米应该给多少车脚钱,送米的人说:“给御史们送米不要脚力钱。”李母听了,非常生气,就令家人将多余的俸米送还了官府,并付了车脚钱。李畲回家后,李母将他狠狠地责备了一番。为此,李畲专门上奏章参劾了发放俸米的仓官,又亲自向朝廷请罪。李畲一生牢记母亲的教导,两袖清风,做一个百姓爱戴的好官。
寇母遗诗

      北宋诗人寇准自幼丧父,家境清贫,全靠母亲为人织布度日。但在寇准做官后不久,寇母就病逝了。临终前,寇母亲手绘制了一幅《寒窗课子图》,并在上面题诗一首:“孤灯课读苦含辛,望儿修身为万民。勤俭家风慈母训,他年富贵莫忘贫。”让仆人刘妈在适当的时候交给寇准。寇准仕途顺利一直做到了宰相。有一次,他为了庆贺自己的生日,请来了两台戏班子,准备大宴群僚。刘妈见时机已到,就将这幅《寒窗课子图》交给了寇准。寇准边看图边读诗,不觉泪如泉涌。于是立即撤去了寿宴,辞掉了寿礼,从此清正廉洁,勤于政事,终成一代名相。
姚母试子
      姚梁是清朝乾隆年间的进士,走进官场后一路青云直上,历任礼部主事、刑部员外郎、顺天乡试会试同考官、山东学政、饶州知府、川东分巡备道、江广按察司、河间府知府等职,后来又被封奉直大夫、中宪大夫、通议大夫,世称“三大夫”。 姚梁为官清廉,政绩卓卓,备受尊敬,这皆得益于姚梁从小受家庭诚信教育,现在他的家乡浙江省庆元县仍流传着姚母教子的故事。
有一年,朝廷赐封姚梁为察司,要他去各州府查办贪官污吏,这事被他母亲知道了,老人家生怕儿子胜任不了这个位置,决定要“测试”他一下。
一日黄昏,姚梁刚从外面回家,母亲劈头便问:“梁儿,我中午煮了一大碗香蛋,好端端地放在橱内,晚上打开橱门一看,竟少了三个,莫非是媳妇偷吃了?你要替我查一查,我要对家贼施行家教呢!”姚梁听了不觉好笑,心想,家人吃几个香蛋也值得这么认真。于是便对母亲说:“几个香蛋吃了便算,不必追究吧。”不料母亲却认真地说:“你连家中小事都分不清,还敢上州下府去查案?”
姚梁一听便明白了母亲的用意,随即找来几个脸盆、牙杯,盛上清水,叫拢母亲、妻儿等全家人,分给每人一个脸盆,一只牙杯,吩咐大家一齐漱口,并把漱口水吐入各自面前的脸盆中。
姚梁一个个地观察过去,别人脸盆里的水都清清的,唯有母亲脸盆里的水漂着一些蛋黄碎,原来偷吃蛋的不是别人,正是母亲自己。姚梁面有难色,母亲却在旁一味催促,问他:“查到了吗?”姚梁说:“查是查着了,不过……”母亲紧逼着说:“不过要徇私对否?”姚梁实在无法只得壮着胆指出蛋是母亲吃的。母亲听了哈哈大笑,说:“你能遇事细心,判事无私,我便放心了。”
不久,姚梁奉旨到各州府明察暗访,根据查到的实情,严办了一批贪官污吏,受到百姓的爱戴和朝廷的赏识。
姚梁“为官清廉耿直,毫不徇私”,并以此取信于民,是与母亲的家教分不开的。
      中国是礼仪之邦,悠悠华夏五千年,礼仪流传至今。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回望我们中华民族那些有杰出贡献的人,都拥有良好的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