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谈家训家教家风
时间:2022-10-21 14:38 来源:未知 点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思想深刻,为我国传统“家文化”的现代转化指明了方向。

家文化是中国数千年的传承,不同于西方比较强调个体和社会的关系,强调个体的自立,中国人看重的是个体和社会之间的中间环节——家庭。家是我们生存的港湾,是温暖我们心灵的地方,是我们终生的学校。

 
 
家训是良好家风的宝贵结晶
 
 

“家训”是指家庭内部的规训,即父祖对子孙、家长对家人、族长对族人的直接训示、亲自教诲,也包括兄长对弟、妹的劝勉,夫妻之间的嘱托等。

在我国古代,作为一种家庭教育的形式,它是维系和发展一个家庭不可或缺的精神纽带。像周公的《诫伯禽书》、曹操的《内戒令》、诸葛亮的《诫子书》《诫外甥书》、司马谈的《命子迁》、陶渊明的《命子》等都是家训。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意即不要太浮躁,应静心地反省自己;要以节俭来养成我们的品德;不要有太多功名利禄的追求;志存高远,坚持学习经典,在生活实践中经历磨炼,做一个有境界的人。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之推创作的家训,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颜氏家训》涉及家庭教育的目的、内容、态度、方法等,是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的教科书。颜之推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来培养人才,而且他非常务实,认为所谓人才,治国有方,营家有道。一个家也要靠经营,不然就破败了。所以治家也要有一些办法。

此书共有二十篇,涵盖了修身、教子、兄弟、持家、处世、治学等内容。如:“人生难得,无虚过也。”提醒我们要抓紧时间学习,不要虚度了人生。又如“君子处事,贵能克己复礼,济时益物”,是说人应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救济别人的患难,做有益于他人他物的事情。

吴越钱氏被誉为“千年名门望族,两浙第一世家”。《钱氏家训》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国王钱镠留给子孙的精神遗产,更是留给每个中国人的宝贵精神财富。《钱氏家训》指出:“信交朋友,惠普乡邻;恤寡矜孤,敬老怀幼;救灾周急,排难解纷。”这些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惜缘、行善等优良品质。

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也叫《朱子家训》)非常重要,流传很广。我的父母文化程度不高。为了家庭,我父亲很早出去做学徒,妈妈在家里养育孩子、持家,他们熟读的就是《朱子家训》等,跟我们说得最多的是:“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种教育理念非常普遍。

有一次我到山西去看王家大院、乔家大院,发现他们对富二代的教育也是用的《朱子家训》。富家子弟家里雇了仆人,但早上打扫庭院,晚上关门锁户,一定要自己的子弟亲力亲为。为什么?锻炼子弟的责任心。所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院子要整洁,自己的卫生也要做好。既昏便息,晚上关锁门户,要亲自检点,还是要他们的子弟亲力亲为。还有“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等经典名句,则是教育子弟要勤俭持家,不可奢侈浪费。

 
 
家书是良好家教的有效形式
 
 

除家训外,家书也很重要。现在我们用短信、微信与家人沟通,过去可是“家书抵万金”,一个人在外地飘零的时候,看到亲人的来信总是会反复阅读。家中的父母收到在外地的子女的每一封信,也要反反复复读好多遍。

《曾国藩家书》在平淡中寄寓了真知良言,为世人所推崇。曾氏自己中了进士,但他的几个弟弟科考都不行,怨言、牢骚满腹。其实曾国藩在北京也被冷冻了十多年,仕途也不顺,但是坚持修养自己,常给弟弟们写信,教育弟弟们怎么开阔心胸。还经常教育子弟,要勤俭、自立、有恒心、要修身,以及如何做官等,都是讲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曾国藩家书》的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活泼,随时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挥洒自如。曾氏的学术造诣很深,道德修炼、生命体验的智慧也很高,所以道德、文章冠冕一代。他非常重视家书,而且他的家书内容广泛,如果我们把它分类的话,有治家、修身、劝学、理财、济急、郊游、用人、行军、旅行、杂务十大类。

曾家也像前面讲的颜家一样,是向来治家极严的家庭,很讲究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女要求很严格。在家书里面,他跟子弟谈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曾家家族代有英才,他的长子曾纪泽是了不起的外交家。曾家子弟中还有一些自然科学家和教育家等,出了不少人才。

我们从曾国藩的家书里摘录几段文字,来看看他是怎样教育子弟的。他讲圣贤豪杰也是我们老百姓的子弟,贵就贵在要勤、恒、立志。

第一是勤奋,一定要早起,早起读书。第二是有恒心,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第三是勇于立志,不甘为下流,要做一个人上人,不能自满自足于一时一地。有志向,有恒心,加上勤奋,三者不能缺一。

读书,不讲条件。他讲“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只要有心读书,哪里都可以读书。在旷野之地、热闹场合都可以读得进书。要是没有立志,在清清静静的地方也会胡思乱想,也读不进书。所以读书不择时、不择地。

历朝历代的家书,包括曾国藩的家书,都强调教和养的关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长有责任把教和养的关系统一起来,我们不仅要养,还一定要教。

另外,一定要重视孝和仁的关系,孝顺之心的培养和这个人将来在社会上爱老百姓、爱人有一定的联系。另外,正直和清廉等优良品质也源于家庭教育、家风熏陶。你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经过了严格的家庭训练,当然你就会正直、清廉。反之,若家庭教育没有到位,家长的一些陋习给孩子很重的影响,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就会不正直、不清廉。

诚实、守信、勤劳、俭朴、立志、向学、进取、勤勉、珍惜时间,都是《曾国藩家书》和历朝历代家书里特别强调的方面。

 
 
家风是立德树人和公序良俗的主要基础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在共同生活中,经过培育并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风气、风尚。良好家风构成了立德树人的良好家庭环境与风气,好的家风对一个人的道德、人格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

此外,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正如总书记所讲“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我们发现,那些子孙多贤达、功业多卓著的名门,无不与其良好家风的传承息息相关。

梁启超先生大家都很熟悉,他是有名的政治家,也是著名学者。他很重视家风家教,对他的长女思顺非常疼爱,曾给她写了几百封信,后来出版了。梁思顺是才女,爱好中国古典诗词,编有《艺蘅馆词选》。他的长子梁思成先生大家都很熟悉了。梁启超培养了九个子女,个个成才。人们赞扬梁家是“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

有一位中科院院士叫吴征镒,曾获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一位植物学家。他的祖父有一个藏书楼,是藏书家。他的外祖父刘家的堂名叫“五之堂”,“五之”来自《中庸》里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妈把“五之”的格言传给了后代,吴征镒兄弟几个又传给了自己的学生。他们兄弟几人都学有所成。吴征镒排行第六,老大吴征铸是著名的剧作家、教育家和文学家。老二吴征鉴是著名的寄生虫病专家和医学专家,当过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老五吴征铠是著名的物理学家、化学家,中科院院士。

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女性、尊重母亲?因为母亲对子女的教育至关重要。美籍华裔神探李昌钰,他爸爸因为“太平轮事件”去世,***妈四十岁守寡。刚到台湾时家里非常穷苦,妈妈含辛茹苦抚养十三个子女长大,后来都成才了。克林顿总统、布什总统都曾在美国的母亲节表彰李昌钰的母亲王淑贞是伟大的母亲。

王淑贞教育子女:“待人要好、做事要专心、少说话、多做事。”这十五个字虽然看似平凡,但我们知道这里面的精粹、精华在于能够真正打动人心的力量,成为子女一辈子立身行事的根本。

中国人很重视家,家是心灵的港湾,是社会和个人之间的连接器。我们终身学习的老师是父母亲,我们第一个学校、永远的学校就是家。所以家训、家教、家风不仅对个人道德的建树有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培育社会公德、建树公序良俗的基础。

当然家训、家教、家风中不可避免地有时代的沉淀,有局限性,这可以扬弃、淘汰。为了我们民族和国家的未来,为了我们全人类的发展,我们要重视家庭建设,努力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维护者和传承者。

  (作者系武汉大学国学院名誉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