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满江红》,到岳飞的第二故乡——九江,追寻爱国英雄的足迹~
时间:2023-02-07 15:06 来源:未知 点击:

春节期间大火的电影

《满江红》

大家都看了吗?

古装、悬疑、喜剧多种元素的汇聚,

毫无尿点,

小人物的喜剧日常让人忍俊不禁。

但最让人印象深刻的,

还是贯穿整部电影的家国情怀

史书上的爱国英雄岳飞

有一次走进了人们的视线。

大家知道吗?

《满江红》是岳飞在九江写的,

九江是岳飞的第二故乡!

 
 
2019年清明节,一则消息轰动了九江,上海金山区岳飞研究会会长岳巧明经过多年的走访、考证,认为其先祖岳珂——岳飞最有名望的孙子,很有可能葬在九江市柴桑区天坡村将军洼。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南宋抗金名将,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一。
 
@柴桑区金戈铁马苑中岳飞雕塑
 
 
岳母刺字
 
 
千百年来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深明大义的岳母在儿子的脊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个字,被传为千古美谈。曾几何时“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气壮山河般的千古绝唱让一个栩栩如生民族精英传承了九百多年,在九江这片乐土上岳飞忠魂依然在荡漾,母仪天下的岳母及岳飞第二夫人李氏的墓地还有那鲜为人知的岳飞第一夫人刘氏之墓都葬在九江这片土地上。
 
@岳母刺字
 
 
结缘九江
 
 
 岳飞在十六年的抗金戎马生活中,曾率领岳家军五次到达江州(今九江),或作战,或戍守,或守母孝,与江州结下了不解之缘。庐山脚下的赛阳镇就是岳飞的第二故乡,当年岳飞驻守江州,看中了这里的山清水秀,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佛教净土宗发祥地东林寺、陶渊明辞官种田的栗里村就在附近,白居易、李白也曾筑草堂于此,于是在这里建成了“岳氏名园”,把老家的一大家子人都接了过来。
 
 
定居九江
 
 
岳飞的家乡是相州汤阴。可是北宋衰亡以来,金人占有了华夏,汤阴已经不再是宋朝的河山,岳飞的故里又在哪里呢?北宋衰亡后,岳飞再也没有回过汤阴,他先后在宜兴、江州、鄂州、朱仙镇等地驻军。可是岳飞只把江州作为他的第二故里。据李汉魂的《宋岳武穆公飞年谱》记录,岳飞屯兵江州前后有五年时候,又因为母亲赐葬在庐山,便在江州安家,还把汤阴的族人也一路接过来住,儿女子孙也栖身在这里。所以,江州就成了他的第二故里。
岳飞在十六岁那年(1118年),在汤阴程岗村娶刘氏为妻,第二年(1119年)生岳云,(1126年)他们又有了第二个孩子岳雷。后来由于岳飞长期在外当兵服役,家中贫困,再赶上汤阴县后来被金兵占领,刘氏最终撇下两个年幼的孩子改嫁他人。岳飞十八次派人去汤阴迎接家眷,均未找到。直到一一二九年,岳飞驻进宜兴,才寻回母亲和二个儿子。
 
建炎四年(1130年)春, 岳飞在宜兴另娶李娃为妻。李娃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她上孝顺婆母姚氏,下慈爱刘氏所生岳云、岳雷,为岳飞在前线作战减少了后顾之忧。此外,她还先后为岳飞生育了岳霖、岳震、岳霭(后改名岳霆)等孩子,使这个原本人丁不甚兴旺的家族变得兴旺起来。
岳母墓
 
岳飞后来在抗金战争中能够屡建功勋,应该说与李娃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岳家军每次出征前,她都要代表岳飞到军中慰问军家属。岳母姚氏去世后,葬在庐山的支脉株岭山北一座被风水先生视为“卧虎舔尾”的山岗上,茔地方圆9米有余,冢高1.7米,圆形拱顶,石灰石结构,墓碑正中直刻“宋岳忠武王姚夫人之墓”。
 
 李娃代夫行孝,守灵株岭山。岳飞被害后受到株连,李氏被放逐岭南二十年,受尽颠沛流离之苦,坚贞自守,她的节操懿德不知胜过刘氏多少。(1162年)岳飞冤案得以昭雪,李娃返回江州,为楚国夫人,(1175年)病逝,葬在株岭西北端太阳山腰的“飞燕投河”处,距岳母姚太夫人墓2.5公里。李氏夫人墓与岳母墓,遥遥相对,互成倚角,这两墓葬与青山秀水相融,它不再是“是处青山可埋骨”的坟墓,而是一种景观,一种慰藉,为人们所敬仰。
 
 一九七三年五月三日,在九江县(现柴桑区)沙河乡蓝桥村 东铁路东南刘家嘴西山坡,集体发现宋岳忠武王夫人刘氏之墓。此碑文显示刘氏夫人卒于“丁酉年”(1177年)。此墓是岳飞第一夫人刘氏之墓。
 
 
 
 
 
《满江红》·写怀
 
 
作者: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这首词作《满江红·写怀》,饱蘸了岳飞誓死抗金报国的激情,抒发了壮志未酬的激愤,它同岳飞这个不朽的英名一样,成为不朽之作。
    关于这首词,过去只是在学界领域里有过“写于何时”的讨论,还没有发生过“写于何地”的争辩。
    岳飞此词写于何时?已有这么一些说法:
1.喻朝刚说写于绍兴初年。指出:当时大宋军民自发抗击金军,岳飞感而作《满江红》词以寄心中之怀。(见《宋词三百首》注)。
2.王曾瑜说写于绍兴四年。说道:时值岳飞征伐伪齐刘豫政权获胜,夺回了襄阳并收复了河南南部大片失地,在凯旋回到鄂州(今武昌)时,临江登楼,作《满江红》词,以抒心中之志。(见《岳飞新传》)。
3.汤宏建说写于绍兴六年。写道:绍兴六年,岳飞在战场上节节胜利,大有收复失地,直捣金国老巢之势。而此时宋高宗正忙于议和,遂急命岳飞停止进击并撤退。岳飞痛感错失良机,愤而作《满江红》词以抒心中激愤。(见《唐宋词鉴赏词典》注)
4.李元强说写于绍兴八年。认为:此时岳飞在河南战场抗金前线,积极筹划抗金大计;而此时高宗皇帝又起用秦桧为相,俩人正暗地里积极准备议和,于是将岳飞从前线召回,岳飞遂作《满江红》词抒愤。(见《上疆村人宋词选》注)。
以上是岳飞《满江红》词在写作时间上的不同说法。近来,从地方报刊上看到一些作者撰文,认为岳飞此词写于江西九江,立论根据是岳词中有“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句,说明岳飞是30岁时写的这首词。据撰者考:①岳飞在九江时正值30岁;②岳飞自19岁离开家乡河南汤阴,辗转南北,一路走来,到九江,计程正好大约8000里。于是断定:岳飞此词写于九江。
 
 
岳家拳
 
  
    岳飞屯兵江州期间,加紧训练士兵。他将自己的生平所学与战场上的拼杀相结合,总结出一套内容丰富的拳术,被后人称为“岳家武功”。岳家武功,诞生于战场,专为士兵作战杀敌而创,质实古朴,沉实稳健,短小精悍,力猛劲刚,发力完整,一招一式都讲究实用,不追求花架与外形的美观。由于岳家军与金兵打仗百战百胜,金人流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敬畏。岳飞死后,岳家武功在继承中发展创新,成为现在的岳家拳。今天,在九江民间仍然有很多人在学习岳家拳,由老辈人传授的岳家拳,内容包括:一字拳、三门桩、四门架、五法、六合、八法、梅花、十八锤、马步手等套路;也含岳家独特的功力练习,如抄板、木对、沙袋、抓包和拜圆等;还包括岳家散手,气功和点穴等功夫。岳家拳的发展,以九江市为主,在周边的湖北、安徽、浙江等地广泛流传。
 
岳家拳流传于瑞昌有八百多年历史,为南宋岳飞所创,最初用于军中练兵杀敌。而后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经过历代习武者不断地丰富完善和整理,已经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明清年间岳家拳逐渐演变出心意拳、形意拳、岳式散手、岳王拳、意拳、江西字门拳、硬门拳、法门拳等分支流派,堪称中国内家拳之集大成者。岳家拳历经数百年仍经久不衰,是流传于世、传承至今保存得非常完整的拳术之一,深受瑞昌码头镇习武者喜爱。近几年来,习武的人越来越多。岳家拳于2019年被列入九江市第七批非遗保护名录。
 
 
岳飞遗迹
 
 
   《九江府志》载,高宗曾经赐酒给岳飞,岳飞命人把酒注入岳公井中,与将士共饮。宋乾道六年(1170)在岳王旧宅址上建岳忠武王庙(在今庾亮南路柴瑱宾馆附近),明清时期又重修此庙,后年久失修。1938年日军侵占九江时,将其全部拆毁,改为操练场。
   浔阳江边有岳师门(在今浔阳楼),当年岳家军出征和凯旋,都要经过此门。明高植《岳师门诗》记:莫须有事不堪论,戮力中原直覆盆。宋室河山何处是?浔城传说岳师门。
 
 
 
      
    岳飞将从汤阴来的北方族人聚居在庐山西北麓的赛阳镇,并在此地购置田地数顷、房屋数间,供养族人。岳飞在此处修建别业,后称作“岳氏名园”。赛阳背山临水,又临近古驿道,交通便利,易守难攻,后形成有名的岳家市。宋董嗣杲《过岳家市》记:鄂侯遗部曲,多岁此为农。茅店罢残暑,松峦出乱钟。溪流分别坞,晚色失前峰。去去遗仙迹,苍云几万重。
       此后,因宋高宗与秦桧等人一味向金人称藩议和,岳飞愤而向朝廷请求解除兵权,曾多次回到庐山东林寺旁的房子里,为母亲守孝。在江州的日子里,他与当时东林寺的住持慧海结下深缘,二人谈禅论法,酬唱诗文,来往密切。朝廷在赐岳飞母亲荣国太夫人时,赐号慧海佛心禅师。《岳武穆遗文》有一首诗《寄浮图慧海》:湓浦庐山几度秋,长江万折向东流。男儿立志扶王室,圣主专师报国仇。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著力修。诗中流露出岳飞想在收复故土后过上归隐生活的心声。
 
 
来源: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综合岳飞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