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岳飞后裔耀千秋
时间:2024-06-26 09:45 来源:未知 点击:

图片

 
 
 
岳飞后裔耀千秋
 
 
 
 

□ 黄澄

发脉九江
1132年,朝廷命令岳飞领兵来九江驻扎。次年,擢升江南西路制置使,置司九江。年仅三十一岁的岳飞深受高宗赵构的信赖,成为一方主帅,他与韩世忠(镇江)、刘光世(池州)及王燮(鄂州)等大将并列构成对抗金兵入侵的长江防线,被立足未稳的南宋朝廷倚作中流砥柱。从此,岳飞在九江建置家产,安顿眷属,抚育子孙。1136年,母亲去世于武昌军营,岳飞扶榇归葬“庐山之株岭山”(在今柴桑区新庐山站南)。1142年岳飞遇害,其家属“分送广南、福建路州拘管”,四处流徙,备尝艰辛。

1162年,刚登基的孝宗赵眘(shèn)为岳飞平反,追复岳飞及其长子岳云、次子岳雷原官衔,恢复其夫人李娃楚国夫人称号,授其三子岳霖为右承事郎、四子岳震及五子岳霭(改名岳霆)为保义郎,授岳云之子岳甫、岳申,岳雷之子岳经、岳纬、岳纲、岳纪及岳霖之子岳琛等为承信郎。岳夫人带领子孙回到九江繁衍生息。1175年,岳夫人去世,葬于今柴桑区三桥村太阳山麓。

岳霖(1130-1192)历任钦州知州、驾部员外郎、浙东提点刑狱、湖北运判、潼川运判、左司郎中等职,晚年在九江城内原皇甫斌的屋基上卜筑新宅(在今市公安局老宿舍附近)。1512年,九江知府李从正领衔在岳霖的这个旧址上建岳王祠。1192年,岳霖去世于广东经略安抚使兼广州知府任上,幼子岳珂千里扶灵柩归葬于“庐山之贯古山”(今柴桑区天坡村砖瓦厂附近)。

岳霖去世后,岳珂(1183-1243)在九江守孝、读书。1198年参加江西漕试中举。1213年母亲陈氏逝世,回九江守孝。1233年被罢官,回到九江闲居五年。1238年起复,次年罢归九江。1240年任淮南江浙荆湖制置茶盐使,1241年遭弹劾再回九江。岳珂一生虽四处为官,但一直以九江为家,始终自称江州人,其诗文中有大量关于庐山、浔阳楼、太平宫、西林寺、琵琶亭、庾楼、甘棠湖、龙门等九江名胜的叙述。

岳珂曾于嘉兴刻成《鄂国金佗稡篇》,于镇江刻成《鄂国金佗续篇》。1233年冬,岳珂罢官回九江,面对“宗族乡党”的询问,感到书版远在千里之外,非常不方便,决定在九江重刊两书,“藏于庙塾,以遗子孙。”这说明,直至南宋末,岳飞后裔主体仍在九江,并建有家庙为书塾。岳珂去世后也葬在九江,位置很可能在今柴桑区天坡村将军洼。

有祖坟的地方就是家乡。除了前文提到的岳母姚氏、岳夫人李氏、岳霖及岳珂都葬在九江之外,《金佗祠事录》还明确记载岳雷夫妇“合葬于江州庐山之画眉街”、岳震“葬江州庐山冷原卯山”、岳霆“葬于江州德化县龙门里”(推测应在今柴桑区龙门山或附近),岳觌(dí)夫妇“合葬于九江德化之乌荆垅上”。由于时代久远,已经难以考查这些地名的准确位置,但都在当时的德化县(今九江市区)境内。

赛阳镇有“岳氏名园”石刻,刻于“淳祐丁未”(1247),题写者岳安道自称“石门后人”,说明庐山石门是岳飞后裔主要繁衍地,成了岳氏家族的象征。

1261年,董嗣杲来九江,他在《岳园醉宿》诗中说:“能仁寺里塔孤立,见易园中人独行。”《春步岳园二首》中说:“何处有花春掠眼,金佗坊里岳家园。”说明岳园中有“金佗坊”“见易园”,已成九江名胜,不过又说:“将军墓域在杭州,如此家园入梦游。谁惜再传无嗣续,至今钥匙属官收。”似乎透露出人去园空的信息,很可能在岳珂去世后,其子孙离开了在城里的宅子。

岳霆的曾孙岳通曾在杭州任职长达十年,他从1263年开始营修岳飞坟、寺,置办祭祀产业。1268年,岳通撰《重建褒忠衍福寺记》,感叹从此可以“归耕五老矣”。五老峰即指庐山,说明岳通家居九江。

考查岳家取名规律:第二代取名都用雨字头,第三代除了在岳飞遇难之前出生的岳甫、岳申,在流放地出生的岳经、岳纬、岳纲、岳纪之外,余者取名都用王字旁,第四代取名则全用见字旁,第五代取名全用辶旁,到了第六世,岳云、岳霖的后裔取名多用氵旁,岳雷、岳震的后裔取名多用山字头,岳霆的后裔则开始用含“孙”字的双字名。第七世及之后,各支系取名不再见有规则可循。据此可推测,到第六世出生时可能有三大聚集地,到第七世出生时则可能出现了更复杂的迁徙,无法再遵循共同的取名规则。

综上所述,在南宋一朝,虽不排除少数人客居他乡,但岳飞的家人聚居地主要集中在九江(德化县)。郑元祐1340年撰《重修精忠庙记》说:“宋亡寺废,王子孙之在江州者,方与宜兴岳氏通谱,合其力以起废,坟与寺复完。”说明直到元朝后期,岳飞的嫡系子孙仍主要居九江,需要他们不远千里到杭州重修岳飞坟、庙。直到明代,岳飞后裔陆续迁出了九江,至此,岳氏已在九江繁衍了400多年。武穆后裔,皆以九江为祖籍之地。

衍播四海

岳飞的后裔已繁衍近四十代,遍及华夏。《中华岳氏统谱》汇集岳飞后裔132个分支群落总计74.9万,占全国岳氏总人口约41%。其中自认为是岳云、岳雷、岳霖、岳震、岳霆的后裔分别约为2.5万、6.2万、22.7万、23.8万、9.7万,不确定者约14万。

岳云有甫、申二子,观、靓、岘(xiàn)、觐、觌(dí)、规、涀(xiàn)七孙。宋末战乱,岳觐之孙岳兴孙由杭州迁宜兴依唐门岳氏,其子岳环再迁凤阳,明代又辗转迁徙于益阳、定远等地。岳觌玄孙岳汝端避乱迁居榆次,其后裔于永乐后期再移民伊川,岳觌次子岳邍(yuán)一系则先迁居杭州,明末清初,有部分人迁菏泽、华容等地。岳规五世孙岳兴迁居通州。仙桃、孝感、上思、兰溪及黄石等处岳氏也传称为岳云后裔。

岳雷有经、纬、纲、纪四子,岳纬的后裔陆续迁居淇县、滑县、原阳、浚县、荣成、莘县、寿光、东营、昌乐、青州、大名、范县,岳纲后裔陆续迁居金坛、溧阳。云南有一支岳氏自称岳纪之后,散居在镇雄、水城、纳雍、威宁等十多个县市,有近万人,其谱载岳纪生瑞田,瑞田生寿亭。剑阁有一支乐氏也自称岳纪之后,谱载岳纪生桂枝、金枝,桂枝之孙中景改姓乐。这两个支系的记载互相矛盾,也与嘉兴、宜兴等谱记载完全不同。

岳霖支系则非常复杂。岳霖娶漳州陈氏,他的儿子只有岳琛、岳珂见于正史记载。丹阳培棠岳氏自称为岳琛后裔,不过,其家谱称贡祖文潜匿岳霖,并记载岳霖娶丹阳钮氏,都与史不符,应为臆造。宜兴唐门岳氏“上世本田家”,元初才与九江岳氏通谱联宗,著名史学家张政烺、王曾瑜已经详细考证他们本非岳飞嫡系。在明代多次修谱之后,他们成了岳飞之弟岳翱及岳霖长子岳琮的后裔,并创作了岳霖生、葬唐门的故事,但岳翱及岳琮均不见于史载,岳霖也没有在宜兴生活过。特别是,培棠岳氏与唐门岳氏的取名规则都与九江岳氏完全不同,且两家宗谱多有相互抵牾之处。岳飞的后裔于元末迁居萧县黄柏口,六百多年的繁衍发展,其后裔遍布五省三十多县,人口超5万。还相传岳飞有玄孙岳茂之随寡母于元初迁居嘉兴,改名乐咸,繁衍至第十世有乐元声、乐和声、乐骏声于万历间先后中进士。1605年,乐和声以其“先世系出岳飞之后”为由上奏朝廷,请改岳姓。

岳震生瓒、琯、玭(pín)、琚、璹(shú)、璇六子。岳玭的玄孙之震、之化等改姓乐,居麻城。之震后迁居南江,其孙复姓岳,后裔分迁至盐亭、重庆等地,目前仅南江一县岳姓人口就近17.9万。之化后裔在明代迁忠县,岳、乐两姓混用。岳玭另有后裔在明初自黄梅迁居太康。岳琚迁居杭州,其后裔先后迁太和、衡东、常德、石门、綦江、安岳等地。岳璇的后裔迁居成武。巴县也有一支岳氏,传为岳震后裔。

岳霆有子璠、玙,孙覠(jūn),曾孙通、运、迁。岳霆支系居九江很久,明初有岳通后裔岳汝通由沙河迁居邵阳,繁衍子孙2.8万余人。万历间有岳运后裔岳玺迁居阜阳、凤台。岳迁后裔陆续迁居洪洞、古交、获嘉、中牟、沧州、静海等地。黄梅、武穴有一支鄂氏,相传为岳霆之子岳琨的后裔,可能是在岳飞追封为鄂王(1204年)之后某个时间改姓鄂,1578年在岳文源带领下改姓岳。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还有不少其他姓氏也自称是岳飞的后裔。安丘有一支王氏,称他们的始迁祖岳良臣是岳雷的后裔,宋末改姓王,字丘山,以示不忘其本,至今繁衍有约两万人。阳春有个闲氏,相传也是岳飞后裔。

傣族和景颇族中的岳姓也是岳飞后裔,其来源有三。第一支是因官兵追杀逃到傣族居住区,解放后才恢复岳姓;第二支是跟随景颇族人由陕西迁居云南的,目前有一半生活在缅北;第三支是来自江西乐安的岳体元因避难逃到云南,他的长子海龙保留汉族传承,次子宽龙融入傣族,三子启龙融入景颇族。

朝鲜有一支李氏也传说是岳飞的后裔。他们的祖先浮海随军戍辽阳,来到当时属于元朝管辖的朝鲜北部,浮海的曾孙之兰因辅佐李成桂建立朝鲜王朝(1392)而封青海伯,赐姓李。目前李之兰后裔约3.5万。2013年,他们派代表来杭州参加岳飞诞辰910周年纪念活动,与全国各地的岳飞后裔共同祭拜先祖。

英才辈出

平反后,岳飞的儿子和孙子都受到朝廷荫补。其中非常优秀的有:岳霖累官至广东经略安抚使兼广州知府,岳震官至提举江南东路常平茶盐公事,岳甫官至吏部尚书左选郎中。最著名是岳珂,累官至淮南江浙荆湖制置茶盐使,封邺侯。岳珂一生著述丰富,主要有《鄂国金佗粹编》《鄂国金佗续编》《宝真斋法书赞》《桯史》《愧郯录》《玉楮集》等共计124卷,是研究宋代历史、艺术、典章的重要资料。

明清之际,岳飞后裔有19人中进士,其中最著名的有第十世孙岳正,善诗文,工书画,1457年入阁为相,但因敢于直言而触忤权臣,仅仅二十八天即被罢黜。第十八世有岳元声官至兵部侍郎,岳和声官至顺天巡抚,岳骏声官至通政使。

岳珂另有后裔岳大舟于万历间随军屯甘肃,入清后有岳镇邦、岳升龙、岳钟琪祖孙三代为将军,尤其是川陕总督岳钟琪被乾隆称为“三朝文武巨擘”,为清廷稳定西北边疆作出了巨大贡献。

来源:浔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