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中文
你知道吗?四大贤母中有三位都在此生活游历
时间:2025-01-12 10:15 来源:未知 点击:

图片


四大贤母中有三位都与九江有着颇深的渊源,九江柴桑区也因此有“母爱之城”的美誉。古代的柴桑发生过哪些感人的贤母故事?今天的柴桑又如何传承弘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者 | 张金玲 陈音淇

题图 | “中国好人榜”在贤母园发布


中国母教文化源远流长,历史上享誉盛名的伟大母亲不胜枚举,其中最为著名的莫过于以孟子母亲仉氏、陶侃母亲湛氏、欧阳修母亲郑氏、岳飞母亲姚氏为代表的“中华四大贤母”。
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四大贤母中有三位都与九江有着颇深的渊源,九江柴桑区也因此有“母爱之城”的美誉。古代的柴桑发生过哪些感人的贤母故事?今天的柴桑又如何传承弘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图片

岳母墓。作者供图

图片
千年柴桑,贤母之乡,岳飞驻地,渊明故里。
陶侃母亲,出生于江西新淦,15岁嫁到九江,在九江生活多年,最终葬于柴桑。
陶侃曾任渔梁吏,他食用官府的腌鱼时,想到家中贫寒的母亲,就用陶罐盛装了一些派人送给母亲。没曾想母亲竟如数退还,还附带书信责备道:“汝为吏,以官物遗我,非惟不能益吾,乃以增吾忧矣!”
从此,陶侃为官公正廉洁,他治下的荆州“路不拾遗”。直到晚年告老还乡,他仍将军资仪仗、仓库亲自加锁,点滴交公。
岳飞母亲姚氏随儿抗金,生活、安葬于柴桑。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大宋王朝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很多母亲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前线,希望能在战乱年代保全子嗣血脉。
但岳母主动励子从戎,甚至用绣花针把“尽忠报国”四个字刺在岳飞背上!后来岳飞终成一代抗金名将,为历代人民所敬仰。
欧阳修曾陪伴母亲郑氏在九江小住过。欧阳修年少时,家里没钱买笔墨纸砚,欧母只好用芦苇杆代替,然后在地上铺一些沙,把地当纸,一笔一画地教他写字。欧阳修在母亲的悉心教导下,学习成绩优异,于仁宗天圣八年(1030)高中进士,后成一代文宗。
跨越千年时空,封坛退鲊、截发延宾、精忠报国、以荻画地等故事仍流传至今,也正因此柴桑也被誉为“母爱之城”。
在这片承载着历史厚重的土地上,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将源远流长的贤母文化传承好、发展好是柴桑人的历史使命。
中华贤母园应运而生,这也是柴桑深入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彰显地方文化特色,打造文化之城的战略之举。

图片

中华贤母园全景。作者供图

图片
走进中华贤母园,心中不由得充盈起一股浓浓的母子情。
浑厚庄重的“母爱之门”后,在刻印着《中华贤母赋》的“仁爱台阶”之上,矗立着高达三十余米的《母子情》花岗岩雕塑,雕塑中的孩子正抬头望着身边的母亲,聆听谆谆教诲。
“看到这座雕塑,让我想起了小时候听妈妈教导的时候。甚至现在我儿子也说这个雕塑里的小孩有点像他!”前来参观的游客文女士说,“听到这话有点感慨,这或许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承吧!”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封坛退鲊这些耳熟能详的故事与不同时空的母教场景,交叠在眼前的雕塑上,让人仿佛亲眼目睹了这些感人至深的片段。
绕到雕像背后,不远处山坡上露出古朴典雅的建筑群落的一角,与绿树成荫的园林景观和湛蓝的天空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中华贤母园设有“四馆”,分别为母范天下主题馆、家风文化馆、岳母馆、金戈铁马苑。它们错落在园区的各地,遥相呼应却又浑然一体。来到母范天下主题馆,游客们可以通过场景还原、情景展示和多媒体互动,了解历代贤母的感人事迹。
许多游客聚集在展示馆内的“孟母三迁”展区,通过观看复原古代房屋和生活场景,了解孟母为了孩子的教育,三次迁居的感人故事。场景中的蜡像栩栩如生,细致入微地再现了孟子幼年时期的生活情景。
在“岳母刺字”展区,一幅幅动人的场景画面展示了岳母在儿子岳飞身上刺下“尽忠报国”的过程。展区内还设置了多媒体互动装置,游客可以通过触摸屏详细了解岳飞的生平事迹和岳母刺字的历史背景。
当笔者走进场馆内时,有一家祖孙三代都在参观,头发花白的李爷爷说:“当我看到岳母刺字的场景时,不禁想起我的母亲。她虽没有直接给我刺字,但她的言传身教也让我在孩提时就懂得什么是责任和担当。”
历代贤母以她们的智慧、坚韧和无私奉献,塑造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和感人的故事。当今时代,贤母文化不仅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对社会道德和人伦秩序的维护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些贤母代表的是伟大的母爱,就像我们身边的每一位妈妈一样,勤劳、勇敢、无私奉献,她们也是家风文化的传承者。”从南昌来贤母文化博物馆参观的大学生张欣雨说。
江西贤母文化博物馆将贤母能给予子女良好家庭教育和一个家庭中家风的重要性都具象化了,对青年一代有很积极的意义。
图片
每逢节假日,贤母园是市民们休闲的好去处。作者供图

图片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历史的浓缩。
近年来,江西贤母文化博物馆还开启“行走的博物馆”模式,通过开展流动展览,将教育课堂延伸至户外,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营造出“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浓厚氛围。
例如,在中小学开设贤母文化课程,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活动,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和学习贤母文化的核心价值;在社区,组织贤母文化讲座和家庭教育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和模范母亲分享经验和故事,帮助家长如何更正确地教育子女。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是行走的课堂,当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相结合,就会变得鲜活而有温度。据统计,2023年中华贤母园开展各类文化宣传活动40余场次,接待超2万名学生研学。
图片孩子们参加“夏日游博物馆”活动后留影。作者供图
在“贤母文化渊明文化传承与发展”主题展览座谈会上,教育专家表示:“贤母文化中的教育智慧对于现代家庭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这些活动,家长不仅可以学到很多实用的教育方法,还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如今,中华贤母园已成为柴桑区的文化地标,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打卡游园。在这里,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记忆,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力量。
贤母文化园管理处主任黄文智说:“贤母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柴桑区有幸成为培育这颗文化种子的沃土,我们有义务保护和传承好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