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你知道流传千年的江洲腊鱼腊肉与精忠报国英雄岳飞妻子里娃之间的故事吗
文:桂孝树
风景秀丽的江洲岛,地处浩浩长江水与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交汇处,独特的地缘文化,使其成为美食的汇聚与传播之地。一代名将岳飞,这位以 “精忠报国” 之志名垂青史的英雄,将柴桑大地视作自己的第二故乡。
往昔,赛阳镇境内的岳家市曾是岳飞驻军之地,彼时的盛况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渐渐远去,但岳母 —— 岳飞那贤良的母亲,依然长眠于庐山脚下的株岭山中。在株岭西北端太阳山腰的 “飞燕投河” 处,岳飞的续弦夫人李氏之墓也静静坐落于此。李氏夫人墓与岳母墓遥遥相望,相互呼应,两座墓葬与周围的青山秀水融为一体,早已超越了单纯坟墓的意义,成为一种承载着历史与情感的景观,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备受后人敬仰。
千百年来,“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的威名传颂至今,岳家军成为军人领军的典范。岳飞精神更是代代相传,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人们行为准则的规范。岳飞 “尽忠报国”,一心志在统一河山、矢志复国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不懈奋斗;他提出的 “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命,则天下太平” 的为官为政主张,为后世的从政者树立了清正廉洁的标杆;“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的严明军纪和爱民情怀,彰显了他对百姓的尊重与关爱,使得岳家军在民间广受赞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的赫赫威名,令敌人闻风丧胆;“待万人如待一人” 的平等理念,体现了他对部下一视同仁的态度,增强了军队的凝聚力;“北虏未灭何以家为” 的高尚情操,展现了他以国家为重,将个人得失置之度外的广阔胸怀;对子女 “自立勋劳” 的严格要求,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岳家后代;退伍为父送终和辞官为母守孝,做到了 “忠孝两全”,成为世人眼中的完人;“纯正不曲,书如其人”,“智勇超伦” 的才华,在文学、军事等诸多领域都有所体现;
而那激励人们保家卫国的千古绝唱《满江红》,更是以其磅礴的气势和炽热的爱国情怀,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岳飞的思想和精神,堪称中华民族史上的典范和楷模,凝聚成了完美无瑕的 “民族之魂”,被人们称颂为 “军魂、国魂、民族魂”。1918 年,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将中华民族的精神概括为 “岳飞魂”。毛泽东、叶剑英、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将岳飞 “精忠报国” 的民族精神视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2003 年 1 月,全国政协第一副主席叶选平题词将其定位为 “精忠魂”。
岳飞,这位我国著名的民族英雄,与九江有着深厚的渊源,九江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在史料记载与民间传说中,都留下了丰富的岳家文化。
岳府腊肉作为民族英雄岳飞留给九江人民的宝贵财富,拥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自岳飞屯兵江州的 1132 年起,这道美食便在民间悄然生根发芽,历经岁月的洗礼,愈发散发出醇厚的魅力。它在九江的大街小巷、乡村田野间广泛流传,成为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常客,深受人们的喜爱。
1132 年,岳飞屯兵江州后,便深深沉醉于九江秀美的风光和善良勇敢的人民。他深知,长久的征战需要稳定的后方,于是在如今的九江赛阳镇一带购置了田地两千多亩,精心建造房舍 498 间,用以安置家族成员和军眷,此地当时被命名为 “岳家市”。这一举措不仅让岳家军的亲眷有了安稳的居所,也为岳家文化在九江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岳飞曾是宗泽的部下,宗泽是浙江金华人,其部队中自然少不了家乡的特产 —— 金华火腿。这种独特的腌制火腿的技艺,随着宗泽部队的辗转,或许也为后来岳府腊味的诞生埋下了伏笔。
另外,岳飞的妻子李娃是江浙边界的宜兴人,宜兴当地向来不乏制作腊制品的高手。在那个时期,宋朝主要以传统农耕为主,与游牧民族不同,汉族军队出征时无法像他们一样,随时杀马宰羊烤熟充饥。仅仅依靠干粮,难以保证士兵的体力。为了让岳家军拥有良好的战斗力,满足士兵们的饮食需求,岳飞让夫人李娃对传统的 “腊鱼”、“腊肉” 腌制方法进行改良。李娃凭借着自己对美食的理解和智慧,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加入了前人未曾使用过的原料和独特的制作方法。她精心研制出的江州岳府腊肉,将我国的腊肉加工技术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
从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中,我们可以详细了解到 “江州岳府腊肉法”:新猪肉被打成大小均匀的段,随后用煮小麦的滚汤仔细淋过,确保每一块猪肉都被淋透,之后控干水分。每一斤猪肉用盐一两,均匀地擦拌在肉块上,放置于瓮中。每隔两三天,便要将瓮中的肉进行翻动,让每一块肉都能充分吸收盐分,均匀腌制。直至半月后,取用优质的酒糟,将肉腌制一到两宿,随后从瓮中取出,用原本腌制的汁水将肉洗净,悬挂在无烟的净室之中。二十日以后,当肉达到半干湿的状态时,用故纸将其封裹起来。接着,准备好大瓮,将用水淋过的净灰铺在瓮底,然后一层灰一层肉地埋好,再用盆将瓮口盖住,放置在阴凉之处。经过这样处理的腊肉,即使存放一年,依然如同新鲜的一般。煮食时,需先用米泔水将肉浸泡一炊时(古时计算时间的单位,大致相当于做一顿饭的时间),仔细洗刷干净后,放入清水中。在锅中煮肉时,要在锅上用盆盖住,四周用土拥住,以慢火煮。等到水滚沸后,立即撤去薪火,停息一炊时,再次发火,待水再次滚沸后,住火,稍等片刻便可取食。这种方法的精妙之处,全在于早腌,必须在腊月前十日进行腌藏,这样才能让肉充分吸收腊气,味道最佳。若是稍迟一些,味道便会大打折扣。不仅猪肉,牛羊马等肉也都可以按照此法腌制。倘若想要腊肉颜色鲜红,在肉刚宰杀时,要乘热用牲畜的血涂抹在肉上,如此一来,腊肉的颜色便会鲜红可爱。
其主要特点十分显著:首先,用烧滚的小麦汁水浇淋原料肉,这一做法不仅起到了消毒杀菌的作用,还能为肉增添独特的香味,使腌制出的腊肉别具风味。其次,把酒糟法和腊腌法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江州岳府的独创。这种创新的腌制方法,对我国的腊肉腌制技术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明代食谱《易牙遗意》中,介绍了三种腊肉的制作方法,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江州岳府首创的腊腌 — 酒糟法。到了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记载的 “糟肉” 做法,也基本上与江州岳府腊肉相似,即 “先微腌,再加米糟”。再者,岳府在制作腊肉时,除了重视成品的口感,也十分注重成品外表的美观。通过用血涂抹原料肉的方式,增加了成品的 “鲜红可爱”,让腊肉在外观上更加诱人。此外,岳府腊肉的取材十分广泛,文中特别提到 “牛羊马” 都可以按照此法来制作腊肉,极大地丰富了腊味的种类。最后,腌糟好的肉放在 “无烟净室” 晾至半干,这与当时以及现在许多地方用烟火熏肉的做法有很大不同。这种独特的晾晒方式,使得岳府腊肉避免了烟熏的味道,保留了肉本身的鲜美和独特的风味。
“岳府腌鱼” 同样是岳家军的一道名菜。每年腊月一到,便是制作岳府腌鱼的最佳时节。将大鲤鱼去鳞,去除内脏,把头尾劈开,仔细洗去鱼身上的脓涎腥血,再用布将鱼身拭干。接着,把盐放入锅中炒制,炒盐不仅能增加盐的渗透性,还能让盐味更加醇厚。用炒好的盐腌制鱼七日,腌制过程中,要确保盐均匀地覆盖在鱼的每一个部位。七日后,用盐水将鱼刷洗干净,挂在当风处晾晒七七四十九日。待鱼极干时,取下割作大方块。之后,用腊糟并腊月酒脚和糟,加入适量的水,使其稍稀。根据鱼的多少,加入炒茴香、莳萝、葱、盐油与糟拌匀,将调好的糟料均匀地涂抹在鱼块上,逐块放入净坛中。一层鱼一层糟,直至将坛装满,最后用泥将坛口密封。放置七七四十九日后,便可开坛取食。但需注意,如遇南风,切不可开坛,否则鱼极易变坏。这种腌制方法堪称绝妙。
还有另一种方法,选用鳙鲤鳡鱼来制作干鱼。腊月时开始制作,到正月将鱼切成段子,洗净。每一斤鱼用盐二两,接着用糯米白曲造成酒醅,将红曲加入酒醅内。再加入清油、莳萝、茴香、姜、椒等调料,搅拌均匀。然后一层鱼一层糟醅,放置在磁瓮中,密封严实,这样制作出的腌鱼可以保存到新的一年。
在九江的民间,关于岳府腊鱼腊肉的传承有着许多动人的故事。有一个小村庄,家家户户都以制作岳府腊味为传统,每逢腊月,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浓郁的腊香。村里的老人们总会在这个时候,围坐在一起,讲述着岳飞和岳家军的故事,同时手把手地教晚辈们制作腊鱼腊肉的技巧。孩子们在一旁听得入神,也跃跃欲试地参与到制作过程中。这种代代相传的方式,不仅让岳府腊味的制作技艺得以延续,更让岳飞的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扎根于每一个村民的心中。
岳府腊鱼腊肉不仅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承载着岳飞的爱国情怀、治军理念以及对家人、士兵的关怀。每一块色泽诱人的腊肉,每一条风味独特的腌鱼,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它们见证了岳家军的英勇无畏,也见证了九江人民对岳飞的崇敬与爱戴。
随着时代的发展,岳府腊鱼腊肉在九江当地的美食文化中占据着愈发重要的地位。如今,九江的许多餐馆都将岳府腊味作为招牌菜,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一些美食节上,岳府腊鱼腊肉更是成为焦点,人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对岳飞的故事和岳家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现代社会,岳府腊味已经成为九江的一张文化名片,它将历史与现实紧密相连,让人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铭记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
1161 年,流放长达 20 年的岳飞夫人李娃等重新回到了江州岳家市。曾经逃散在外的岳飞子孙,也先后回到了李夫人身边,一家人得以团聚,共同生活。1175 年,李夫人病逝,葬于庐山株岭,距离岳母姚太夫人墓 2.5 公里。李氏夫人墓与岳母墓遥遥相对,互成倚角之势,两座墓葬与周围的青山秀水相互交融,不再仅仅是 “是处青山可埋骨” 的普通坟墓,而是成为了一种独特的景观,给予人们心灵的慰藉,为后世所敬仰。
而李夫人的儿子岳震、岳霆也皆葬于与九江一江之隔的湖北黄梅县(宋时也隶属德化县)。李夫人流传下来的岳府腊鱼、腊肉,经过岁月的沉淀,成为了九江当地一道极具特色的美食。它们不仅承载着岳家军的英勇故事,更成为了岳家文化的重要象征,随同岳家军的传奇,在民间不断流传,历久弥新。如今,当人们品尝着这些美味的腊鱼、腊肉时,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岳飞及其家人的英勇与智慧,以及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这些美食,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是对历史的一种铭记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