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华贤母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的重要论述。在上级组织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规范内部管理、推进提升改造、丰富各类活动,全面推进基地各项科普工作进一步提升。
一、工作情况
(一)科普工作组织管理情况
中华贤母园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江西省科普教育基地,始终把科普工作放在工作安排的重要位置,一是领导班子重视,贤母园管理处成立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由管理处主任黄文智任组长,副主任王玲为副组长,科普工作由宣教股组织实施,股室成员均具有丰富的科普经验和知识,各股室团结协作,充分利用中华贤母园的植物多样性以及贤母文化优势,大力发挥科普基地作用。二是提前做谋划,在上年末就形成2024年全年科普工作计划,助力科普、研学活动等科普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有制度保障,制定有《科普工作管理办法》《志愿者管理办法》等,为科普工作保驾护航。四是定期开展培训,年度组织科普人员进行讲解服务等培训共计40余人次。
(二)本年度向公众提供科普服务工作基础情况
2024年度中华贤母园全年开放,累计对外开放天数达300天以上,累计科普服务公众30万余人次。中华贤母园是集爱国教育、贤母文化、宣传展示、收藏研究、旅游观光、文化休闲于一体的文化场所,于2010年10月动工新建,2013年11月7日正式开园营业,2014年6月成功申报为江西贤母文化博物馆,包括母范天下主题馆、岳母馆、陶然园、金戈铁马苑,“四馆”内共有科普展厅面积7000㎡。
(三)本年度开展科普活动情况
一是在基地开展科普活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研学是行走的课堂,当书本知识与现实体验相结合,就会变得鲜活而有温度。2024年中华贤母园与周边中小学进行合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研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共计20次,接待学生2万余人次。
二是开展进校园科普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特色,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利于强化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江西贤母文化博物馆长期致力于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柴桑区内各中小学建立友好的“馆校合作”关系,针对青少年人群,专门举办一系列形式多样、别具特色的历史文化科普教育活动,让学生在科普实践中,了解家乡的本地文化特色,同时馆校合作活动也得到了各学校的有力支持。今年江西贤母文化博物馆开展“弘扬传统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进校园系列主题教育科普实践活动,服务学生近5000人次。活动中,讲解员小姐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通过贤母文化展板,给孩子们讲述四大贤母的教子故事,让文化小故事走进学生们的课堂,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中,感受历史、认识历史,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而悠久,进一步加深了同学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坚定了文化自信,增强了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在重要主题日期间举办主题科普活动的情况
为进一步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推动新时代学生科学素质提升,6月3日,柴桑区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在中华贤母园举办。活动为参加市级科创比赛的28位学生发放科普宣传书包,现场还设置了我区高新技术企业展台。学生们在现场体验了趣味科普设备,观看了公安机关无人机救援演示,学习了解新能源、节能环保、建材家具、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领域的重大科技创新成就。
(五)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等情况
中华贤母园自成立之初就已建立官方网站,并且开通了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形成了新媒体科普宣传矩阵,在多媒体平台上向公众公布开放信息、科普教育活动信息、特色展陈科普视频、特色科普教育课堂、馆内藏品科普图文信息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信息数量100余条,总阅读量近22000次。
微信公众号:
官方网站:https://zhxmy.cn/index.html
抖音账号:
(六)动员科技工作者开展科普服务情况
中华贤母园成立了科普志愿服务队,长期通过捐赠学习生活物资、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等形式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活动。2024年4月15日是第九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引领10周年”。为加大国家安全相关知识宣传力度,让广大群众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贤母园管理处志愿服务队分别向园区游客、庐北社区居民发放全民国家安全日宣传单,宣传国家安全法规知识,讲解普及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倡导居民、游客从自身做起,自觉抵制破坏和损害国家安全的行为,积极支持维护国家安全工作,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作出自己的一份力量。5月17日,省考古队专家谢青来江西贤母文化博物馆开展了考古知识科普讲座,讲座中,谢教授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考古发掘实例,将考古勘查知识娓娓道来。
(七)科普工作经费及人员情况
中华贤母园今年投入10万元作为科普经费,由专人保管,做到专款专用,用于更新和完善科普内容和科普展示功能、突出科普教育主题、开发科普资源、培养科普人才、开展科普活动等,保障所有科普工作正常开展。
江西贤母文化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长期招募、培训志愿者,经考核合格后他们分别承担博物馆志愿讲解、科普活动服务、场馆引导等工作,现有注册志愿者18名,设有专职科普讲解员2名,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时长累积超过5500小时。
二、特色工作
一是积极探索研学项目,充分发挥基地教育作用,持续组织周边县市中小学生来中华贤母园开展研学活动。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创新精神,加深人与文化和自然的亲近感。
二是将科普知识融入特色文创产品。江西贤母文化博物馆紧紧围绕贤母文化主题,结合本馆馆藏及大众需求,逐步开发符合馆内主题的文创产品,如:结合“母子情”雕塑开发了汉服封缸酒;结合金戈铁马苑岳飞文化开发了丝绸岳飞书法作品的出师表,结合四大展馆开发了母范天下纪念邮册; 通过挖掘深厚的中华贤母文化,揭示华夏文明发展史中无数优秀母亲的一个又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瞬间,精心编撰了《寸草春晖》一书,“九派云横1927”红色封缸酒系列。
三、问题不足
一是博物馆内科普展陈偏于传统,在声光电现代展陈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二是科普教育的方式方法还需创新。
四、工作建议
针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工作开展,建议如下:
一是加强研讨交流共建机制,发挥科协联系广、信息多、人才聚集的优势,推动基地之间的融合联系与资源互补,为基地、学校、科研院所建立沟通的桥梁。
二是引导基地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和区位优势,将科普基地的科普资源同文旅产业发展有机结合,提升科普资源的趣味性和独特性的同时,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